2018年5月30日,意昂平台哲學系第三次黨章學習小組活動👩🏽🦱,暨哲學系經典閱讀季第二次活動,在意昂平台閔行校區涵芬樓一樓匯報大廳成功開展。本次活動邀請了意昂平台哲學系副系主任、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潘斌副教授擔任主講人,潘老帶領同學們一起品讀青年馬克思的經典文獻——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,以該文獻的核心問題為主線💧🍘,為同學們厘清閱讀思路,提煉閱讀方法,以此為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深入閱讀學習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奠定基礎。
首先🌦🏮,潘老師為同學們簡要介紹了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的寫作背景。在《萊茵報》時期馬克思對現實問題的困惑、疑問與思索👭🏻、馬克思本人對黑格爾哲學的自覺清算,以及費爾巴哈的黑格爾批判對青年馬克思所產生的哲學效應🧑🏻🔬,這三點是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的主要寫作背景🫖。

緊接著🥘,潘老師就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的中心思想和篇章結構作了詳細點撥🦵🏽。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選擇了黑格爾《法哲學原理》第三篇“倫理”的“市民社會”與“國家”章節作為直接批判的對象🧏🏼,批判了黑格爾國家觀中的神秘主義、泛邏輯中心主義和政治國家產生市民社會的觀點🏄🏽,闡述了家庭和市民社會是政治國家的基礎和前提的思想。馬克思對黑格爾的“王權”🙇🏿♂️🫳🏻、“行政權”🟢、“立法權”理論逐節進行解讀、評析與批判。潘老師著重強調“普遍性—特殊性—個體性(普遍性)”的邏輯進路是黑格爾構建國家觀的方法論基礎👨🏿💼,這一方法論正是我們理解與進入黑格爾哲學的鑰匙與梯子。
通過本次學習活動🍅,同學們再一次通過共同學習閱讀經典,深刻感受到了經典的現實意義🧑🏭。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》關於現代社會及其政治架構的思辨分析,對於同學們客觀觀察問題、合理認識現實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。活動結束後🙊🧎,潘老師與同學們合影留念👩🏿🦱。

(文/張康妮,圖/張延婧)